央广网滁州11月27日消息(记者 张宣剑)一间茅草屋,一张小方桌,一盒红印泥……在小岗村旧址,依旧保留着当年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原貌。在这个散发着浓重历史味道的房间里,四处弥漫着敢为天下先,敢想敢干敢担责任的小岗精神。
小岗村旧址(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资料图片)
44年前,小岗村18位农民在“分田到户”契约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自“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小岗村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
以“大包干”为代表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
如今的小岗村不断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了所有权,稳定了承包权,搞活了经营权,土地流转率7成以上,激活了农业生产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效应凸显。
非遗文化凤画(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岗村基本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建成了若干个现代农业大田物联网系统。村里还打造了非遗文化直播基地,在新建的民宿实现5G场景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开启了新赛道。
现在,“当年农家”二期也在加紧改造。扩展后的“当年农家”将分为生活体验区、传统民宿体验区、农事活动体验区、水上表演区、大包干纪念馆区、农业生态生活区,并恢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岗村24户农民生产生活场景、茅草房精品民宿、农趣体验园及农业大地景观等
新业态下的小岗村(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记者了解到,小岗村打破传统乡村振兴模式,打造了“乡村旅游+非遗直播+电子商务”融合创新的新模式。旅游业已经成为小岗村致富的新产业。五年来,小岗村景区游客总量达400多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5.6亿元。
如今,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依旧保留着当年“敢为天下先,敢想敢干敢担责任”的精神,这种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正引领着小岗村迈向新的征程。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乡村振兴看小岗 改革精神再出发
- 保障寄递网络末端通畅
- 平江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核准 垃圾日处理量可达600吨
- 科教之城哺育硬科技之花 科创板三季度说明会武汉篇落幕
- 本周A股三大指数分化 沪股通净买入超110亿元 中航证券:市场反弹确定性较强
- 全球快看:ST泰禾:尚未形成全面债务重组解决方案
- 热议:美瑞新材:公司向大股东定增能巩固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稳定控制
- 跳动的“小区群”:他们是邻居,也是“秩序员”“后勤兵”“宣传员”
-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十问:患基础病能接种吗?风险有多高?
- 世界头条:保供链条尤须保好“最后一公里”
- 阿媒:狂妄自大导致美对中东外交失败
- 加大税收支持力度 外商来华投资兴业意愿较强
- 台防务部门称解放军4舰船8军机现身台岛周边
- 当前报道:新疆发布2008年以来首个寒潮红色预警
- 全球今日讯!我省认定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车间
- 世界实时:怎样的冷空气才算“寒潮”
- 今日热文:今冬以来最强寒潮来袭 湖南有望迎今冬初雪
- 沅江推动“十年禁渔”行稳致远 3个湖心岛渔民搬迁上岸
- 环球关注:TCL中环再次下调硅片报价 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 天天快资讯丨鸥玛软件助力多项全国大规模考试“如期”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