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牧业强区,我们的底气在哪里?
【资料图】
—时见论—
01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2月15日,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要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内蒙古全面建设现代化夯实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农牧业强区、为“中国碗”添好“塞外粮”,内蒙古有底气有实力有担当!
02
内蒙古的底气,来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北纬37度至54度之间,是国际公认的优质畜牧区、黄金奶源带。
有1.72亿亩耕地,是全国5个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省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全国的1/5,是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在大自然馈赠下,内蒙古正着力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形成小麦、水稻、玉米、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等农产品种植带,牛羊肉、乳制品、水果蔬菜品质优良。
当前,全国约1/4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产自内蒙古。
03
内蒙古的实力,来自厚重的“成绩单”。
2022年,内蒙古粮食产量达到780.1亿斤,总产量居全国第六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作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区的地位得到巩固。
2022年,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1833.1万亩,大豆产量49.1亿斤,创历史新高。
2022年,内蒙古牛奶产量734万吨、肉类产量278万吨,牛羊肉产量继续居全国首位。
不断“升级”的农牧业大区正向着农牧业强区迈出铿锵步伐,一幅动人画卷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内蒙古前景不可小觑。
我区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50亿斤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345万吨,原奶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
04
内蒙古的担当,还需要一些“硬核”支撑。
关键是做好“地、水、种和粮、肉、奶”的文章。
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挖掘草原、森林、荒地和戈壁、沙漠潜力,把丰富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好。
土地本身就是资产,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盘活闲置宅基地,努力创造更多财富。
内蒙古发展农牧业最大的制约是水,要坚持开源增水和节约用水同时发力,加快解决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要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数量扩大了、质量提升了,粮、草、肉、奶等农畜产品的产量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05
把农牧业做大做强,根本出路在科技。
在农牧业领域,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就能创造一个奇迹。
放眼内蒙古的田野草原,一些地方平田整地、放牛牧羊用上了5G技术和北斗导航,田间管理、打药施肥用上了无人机。
要大力推进种业振兴,把设施农业搞上去,把舍饲圈养搞起来,推动粮、肉、奶大增产。
要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牛羊优良品种本土化选育、高端乳制品加工等领域攻克一批技术,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成果,给农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带动我区农牧业提档升级。
06
把农牧业做大做强,必须在品牌上下功夫。
我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应俱全。草原上,好似珍珠撒的牛羊是舌尖上的美味;森林中,蘑菇、木耳、坚果等是餐桌上的山珍;沙地里,葡萄、蜜瓜、沙棘等瓜果飘香。
我区“名优特新”农产品数量全国第一,但是叫得响、有市场的还不够多。
牌子响才能卖得好。
要在经营上下功夫,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加大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度,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让更多“蒙字号”产品既有身份更有身价,既能享誉全国也能畅销全国。
“爱上内蒙古”的理由中,必须有爱上内蒙古味道。
07
乡村兴,百业兴;“三农”稳,天下安。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增加乳肉粮供给”是履行保大局政治责任的重要一项,“做大做强农牧业”是推动经济总量迈向全国中游的重要一条,“提升农牧业经营水平”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一招。
要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建强基层党组织,抓好乡风文明建设。
要创造条件增加农牧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尤其要高度关注脱贫人口的增收问题,抓好帮扶政策衔接,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保持农口干部队伍稳定,推动广大干部厚植懂农知农爱农情怀、多点儿泥土气息。
面向未来,内蒙古将全力打造多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努力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内蒙古力量、展现内蒙古担当。
策划:实践有力量工作小组
总监制:宋 明
监制:赵双喜
审核:吕亚娟
主笔:闫立功
关键词: 做大做强
- 时见论 |建设农牧业强区,我们的底气在哪里?
- 【全球报资讯】“稳增长20条”加快兑现 带动形成“开门稳”“开门红”良好态势
- 每日视点!深圳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直接刷医保卡吗2023
- 快资讯丨为打好“发展六仗”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财信金控推出“6 20”服务模式
- 天天即时:各地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个体工商户带动近3亿人就业
- 报道: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 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 环球速递!多项金融政策精准滴灌 中小企业利润有所改善
- 2023年,深圳将推进841个重大项目
- 环球播报:被抽中公司全撤回申请 IPO现场检查“一查就撤”说明了什么
- 普华永道:2022年下半年中国TMT行业IPO回暖 融资总额升至1335亿元
- 全球百事通!南都电源中标新型电力储能项目
- 热资讯!利民股份:董事、高管合计拟减持不超过136.6万股公司股份
- 头条焦点:顺络电子:变压器、共模、功率电感等多种磁性器件产品可应用于逆变器配套产品中 目前部分产品已量产供货
- 广铁累计到发旅客超1亿人次 2023年春运收官 长沙南站日均发送11.5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29.8%
- 湖南规模文化企业去年营收增长9.8%
- 今年春运,这些瞬间让人久久回味
- 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需要 湖南海利集团农化产品产销两旺
- 当前视点!新华全媒+|当铸造业遇上3D打印
-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袁海波:“我是农民工,更懂农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