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2年12月6日拍摄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资料图】
新华社深圳2月21日电新年伊始,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的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正在紧张组装,预计今年将部分投入使用。
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总投资接近10亿元,可以为合成生物研究提供智能化、工程化的平台。“建成后,大科学装置将吸引更多港澳乃至全球科研人员在大湾区开展科技创新。”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刘陈立说,如果把合成生物研究比作劳动密集型的人工作业,有了大科学装置,就可以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布局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型高校等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研资源聚集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年来,大湾区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层出不穷的前沿科技在大湾区各个科创平台上碰撞出创新火花。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牵头建设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成立三年多来,组建了70多个研究团队,总人数超过900人,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在脑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目前,该院发起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已吸引了近50家企业和科研团队,部分企业的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以脑科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正成为大湾区协同创新的新平台,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大湾区的科创资源和人才资源,实现学术研究与产业转化‘双轮驱动’。”该院院长王立平说。
2022年8月1日,自动驾驶汽车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展道路测试。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近年来,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联合成立了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把测绘、地理信息、遥感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集成到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上,为大湾区城市管理带来了智慧的“大脑”。
这项合作落地的地方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崭新名片——位于深港边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近日,在深港双方共同制定的“联合政策包”支持下,首个由深港两地专家和部门联合评审的科研项目——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国际化应用基础研究机构获得通过,未来将入驻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
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深港协同评审破除了内地与香港在科研项目评审规则和体系方面的差异化障碍,深港两地的专家、资源实现了接轨,为深港协同发挥科研优势搭建了联动平台。
广州南沙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这里正加快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这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所在的南沙科学城,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等前沿领域,布局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大洋钻采船等国之重器纷纷落子,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越来越多的新机制,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更加高效地流动,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带来强劲动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记者陈宇轩、赵瑞希、周颖)
- 新华全媒+|碰撞出创新的火花——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创平台扫描
- 拜登这场“美式政治秀”有哪些算计?
- 全球焦点!外交部:事实早已撕下美国“和平捍卫者”的假面具
- 世界观点:马来西亚媒体:马来西亚今年预计接待500万中国游客
- 全球最资讯丨2023年2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招聘信息一览(公告原文)
- 世界今日讯!“穿海利器”上新!“鮀岛号”盾构机在铁建重工下线
- 【成语漫话世界】欲盖弥彰
- 每日速讯:中老边境云南勐康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 每日热门:中国多地援叙利亚物资“涌往”义乌 将被空运至灾区
- 全球观察:马来西亚中总:中国游客到来将成经济增长“积极因素”
- 快讯:埃塞俄比亚首都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致6人死亡
- 重点聚焦!“煤飞色舞”再现!600亿龙头狂飙 外资豪掷138亿吸筹(名单)
- 1580万起拍 60多亿成交!又现天价锂矿 买家何方神圣?背后藏着多家A股公司
- 天天消息!2月21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附名单)
- 富临运业:公司副总经理佘培辞职
- 【环球热闻】新鲜出炉!电科网安:2022年净利润约3.05亿元 同比增加21.21%
- 正海生物:医疗器械宫腔修复膜进入临床试验
- 【环球聚看点】中证金融公司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上线
- 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缩水超2万亿元 你的理财收益还好吗?
- 【全球聚看点】三月的杨柳歇后语_三月的杨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