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记者曹槟 旦增尼玛曲珠 孙非)在地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的江孜地毯厂“剪花”车间里,63岁的普琼盘腿而坐,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他的面前挂着一张190厘米长、90厘米宽的毯子,身旁一支点燃的藏香释出淡淡的药草香。
在江孜地毯厂,普琼正在给卡垫“剪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资料图)
普琼16岁开始接触藏毯织造。他说,编织好的毯子需要经过“剪花”,让图案更加立体和鲜艳。由于图案细密、复杂,他面前的这张毯子需要5天左右才能剪出来。
江孜是西藏著名的卡垫之乡,已有900多年的制毯历史。“卡垫”是藏语小型藏毯的意思,一般用于藏族家庭的客厅和卧室。2006年,“藏族卡垫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江孜地毯厂,工人正在编织卡垫(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普琼所在的江孜地毯厂于2011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2017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划拨650万元非遗保护利用传习项目资金,为地毯厂修建了两座现代化厂房。
“我们的藏毯用料考究,采用传统的植物染料,沿用了古老的‘穿杆打结’编织工艺,是机器生产不能代替的。”江孜地毯厂厂长拉平介绍,继承几百年的生产实践,该厂形成了独特的梳、纺、染色、倒线、手工编织、平剪、洗毯等一条龙生产工艺。
在江孜地毯厂,工人正在编织卡垫(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今年61岁的拉平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16岁进厂,学的就是卡垫编织,一“织”就是一辈子。
在宽敞、安静的编织车间里,工人们两两一组,坐在数米高的织架前,各种颜色的线在他们手中穿梭,看得人眼花缭乱。
拉平说,手工编织费时费力,两个人从早到晚,最多也只能完成大约90厘米长、10厘米宽的一小块面积。
在江孜地毯厂,拉平(中)跟工人们交流(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目前工厂的人力无法满足订单量的需求,我们计划从异地搬迁和偏远乡镇的困难家庭中吸纳员工,尤其是年轻人,实现技艺传承和就业增收双赢。”拉平说。
在江孜地毯厂,工人正在编织卡垫(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2020年《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台,其中明确提出对“编织织造”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民族手工业的扶持力度,强化“高原特色毯业”区域品牌的传播,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推介活动,江孜地毯厂的产品也让更多人看到。
拉平除了想方设法招工,还积极向同行学习。他表示,厂子今后不只要坚守传统的手工藏毯,还要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品类。
关键词:
- 每日播报!新华全媒+|西藏江孜:在坚守中传承藏毯织造技艺
- 当前快看:40秒了解:哪些纳税人无需办理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
- 世界即时:成都推送“个性化水单” 居民收到邻里节约用水“大排名”
- 探馆香城体育中心:地面成“海绵” 要干爽又要节能
- 深圳2023二级建造师考试时间+科目+题型
- 2023深圳北站中心公园预约入园通知
- 2023深圳盐田区清明节扫墓规定
- 2023黄山+峨眉山纪念币深圳市分配数量
- 报道:国际机票大跳水,“比飞国内还便宜”
- 天天热点!敦煌网集团大展“红”图抢占美国商机,开启跨境出海狂飙模式
- 世界快看:民宿历经十年大考,还能唤回曾经的诗和远方吗?
- 世界讯息:人民币缘何成为俄罗斯最受欢迎货币之一
- 热议:美国的“锁门一代”
- 为什么美国高喊的“民主”成了世界笑柄
- 当前播报:柬埔寨学者:民主不是千篇一律 不能强加于人
- 全球看点:【瞰全球】美欧银行业动荡不断:加息风暴下,“信任缺失”持续凸显
- 天天动态:主板注册制影响几何?10只新股询价出炉 有这些看点
- 天天动态:中成药集采规则征求意见 不以降价为标准 概念股大涨!高研发投入的中药股出炉
- 每日信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荷兰阿斯麦公司全球总裁
- 泛海控股: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合计5.9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