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加坡卫生部王乙康在出席活动时宣布,从2023年年底开始新加坡将禁止含糖量与反式脂肪酸较高的饮料进行广告宣传,具体措施将在明年年中公布。王乙康指出,现制饮料、鲜榨果汁及泡泡茶已经逐渐成为新加坡人民摄糖超标源头,为明确饮料中的糖分含量,新加坡卫生部还将采取“Nutri-Grade标签分级制度”,要求售卖的商家在饮料包装及电子菜单中表明糖量与反式脂肪酸含量,进一步推动全民饮食健康化。
据了解,这并不是新加坡首次“限糖”,早在2018年新加坡政府就颁布了面向全社会的征询文件,围绕新加坡居民如何减少摄入糖分议题,从强制性包装正面营养标签、广告监管、提高高糖产品消费税等多个方面提出设想,超84%的新加坡居民表示赞同。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新加坡2020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资料显示,新加坡有超过40万人患糖尿病,相当于平均每九名新加坡人中有一人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实际上,糖尿病患者数逐年上涨已经成为困扰全球多个国家的医疗问题。截止2019年数据调查结果,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16亿,已成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
除糖尿病外,过量摄入糖分还会对身体血压、心脏、血管、牙齿、骨骼、代谢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而含糖饮料则成为大众摄糖的“重灾区”。早在2015年《Circulation》杂志一项研究就揭露了含糖饮料与慢性病死亡的关联。研究指出,摄入含糖饮料估计可导致全球每年18.4万例死亡,其中13.3万例死于糖尿病,4.5万死于冠心病,6450例则死于癌症。
为进一步控制我国居民人均摄糖量,今年4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发布,与此前2016年的版本相比,对饮食“控糖”提出了更详尽的指导与要求。指南指出,居民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糖摄入量相一致。
曾有实验将市面上在售饮品的含糖量用方糖形式表示,某柠檬茶饮品容量500ml含糖量居然高达65g,也就是14.4块方糖,换言之如果一天中只饮用一瓶该饮料,糖摄入量就已经超过世卫组织发布的建议标准。与其相反的是,天然茶饮、添加甜味剂饮品在含糖量一栏数字则显示为0,健康属性显然更胜一筹。
随着糖危害不断被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自发减糖、控糖。在新加坡新规公布当日,该话题在我国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关注,阅读人数累计超4亿,多数网友持支持态度并阐述了过量摄糖的危害。“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正在成为当下年轻群体正在践行的饮食新标准,而天然甜味剂饮料的出现更将“全民减糖”的意愿往前推了一大步。
资料显示,甜味剂在美国、欧盟及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部分品种使用历史已长达100多年。在安全性方面,甜味剂已得到国际食品安全机构的肯定,像赤藓糖醇、木糖醇等“糖醇类”天然甜味剂已经成为当下市场最火热的蔗糖“代替品”。以赤藓糖醇为例,有研究证实当人体摄入赤藓糖醇后血糖并不会产生波动,换言之该品类在给人甜味的同时却不参与血糖代谢,为嗜甜人群提供了更多元、更健康的新选择。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中显示,随着大众减糖意识的提升,无糖饮料市场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达到276亿元。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新规对准“含糖饮料”,在全球减糖热潮席卷下,无糖饮料或将为大众带来减糖新思路。
- 【天天新要闻】新加坡禁含糖饮料背后:减糖需形成全民意识
- 环球热文:网易二季度净收入232亿元,游戏业务不再高速增长
- 热推荐:36氪领读 | 职场分歧如何解?4大策略带你走出冲突焦虑
- 环球快资讯丨资金精准滴灌 乡村振兴迎更大支持
- 环球简讯:中航产融党委副书记丛中:中航信托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转型 积极构建增长“第二曲线”
- 全球观察:“22平证06”8月19日起在上交所上市
- 天天微头条丨“22安信C3”8月19日起在上交所上市
- 播报:塞瓦斯托波尔市长:一架无人机在别利别克军用机场附近被击落
- 快看点丨加息幅度要放缓? 美联储抗通胀困难重重
- 天天最新:凯格精机:公司现有设备基本都可应用于VR/AR等智能穿戴的生产制造
- 【全球新视野】云图控股:四川限电不会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世界播资讯】云图控股:公司复合肥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湖北省 眉山复合肥生产基地产能和产量均不大
- 【环球速看料】水电告急!如何保证水电大省电力供应?
- 全球今头条!中国建筑前7个月新签合同总额增长近1成达21719亿元
- 当前播报:华润微副总经理马卫清:功率器件依然供不应求 碳化硅产品广受欢迎
- 当前热议!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人形机器人亮相
- 最资讯丨天龙山石窟复原文物背后的聚散离合——残缺之痛
- 【天天时快讯】订单爆发式增长、销量猛增近50%!多家企业提价 工业机器人为啥这么火?
- 全球播报: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全球光伏已正式进入太瓦时代
- 环球消息!拟变更实控人曾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是否存不得收购公司情形?和科达收关注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