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每日速读!26岁遭遇的坎,说出来句句矫情,却把我坑的够呛 2022-11-23 15:45:57  来源:36氪

01

两年多前,有个叫婷婷(化名)的来访者通过网上的文章顺藤摸瓜地找到了我们,不辞劳苦从外地赶来,和我进行了一次线下咨询。

婷婷,英语专业出身,本科学历,前来咨询时26岁。


(资料图)

婷婷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助教老师,半年不到,她就被机构以“无法胜任工作”为由劝退了。

后来,她又做过行政文员、人事助理、电话销售等各种工作,但奇怪的是,每段工作经历时间都不长,最短两个月,最长只有半年......前来咨询的时候,婷婷在一家公司做文案。

她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按照她的话说,她不指望通过一次咨询就能搞清楚所有的困惑,但起码通过梳理,能知道自己过往经历失败的原因,才不至于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能具体说说,你在最近的工作中遇到的让你困惑的一件事吗?”我问。

婷婷想了想,娓娓道来。

那还是她刚入职公司文案岗一个多月的时候,一天,部门里有个老员工陈姐(化名)正好路过婷婷的工位,看她不太忙的样子,便问:“你能帮我做个事吗?”

原来,陈姐这边有个客户把之前的文案给退回来了,按照陈姐的说法,这个客户比较麻烦,没有十次八次修改很难搞定,但自己这边正在赶一个比较重要的文案,所以她就想让婷婷帮个忙,稍微把这个文案调整修改下,再由她发给客户审阅即可。

听到这样的请求,婷婷内心多少有些发怵;看着婷婷欲言又止的模样,陈姐说:“没事,不要紧张,你随便搞搞就行。”

婷婷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

02

下班后,婷婷回到出租屋里,在网上大量搜索文案知识,希望能把自己接手的这第一单文案做漂亮些;同时也生怕自己如果做得不好,会遭客户及同事嘲笑。

结果第二天一早,陈姐就找到婷婷:“你怎么回事?我昨天不是和你说了吗?让你在昨晚下班前改好发我,你怎么没有按时发我?一大早客户就打电话说我......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姐非常愤怒。

婷婷更是一头雾水,她确实记得陈姐交代她下班前给到的,但是婷婷总觉得不够好,加上婷婷认为,如果下班前她没上交,陈姐也应该催她的......

她以为陈姐没有催她,是默许她可以加班把文案改好推迟交的......谁想到陈姐手头事情太多,一下子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直到今天早上被客户一顿埋怨,这才发现婷婷没有及时上交,便朝她发了一通火。

“你当时没有和对方确认文案提交的时间吗?或者说,你看她没有催你,是否想过和对方确认下提交的时间呢?”我问。

“晓璃老师,实不相瞒,我当时大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但我很担心陈姐数落我,说我连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问她......”婷婷叹了口气。

“但你可曾想过,不和对方确认,自己擅作主张推迟时间,难道对方就不会数落你了吗?”我问。

婷婷的眼睛里闪现出了一丝泪花,她似乎有话要说,但不知为何,又变得沉默了。

看着婷婷沉默的样子,我感慨万千。

03

我深知,婷婷正是陷入到了一种叫做“自责”的思维模式里。

某医院的精神科主任曾经指出:“容易产生自责情绪的人往往伴随了轻度的抑郁症,容易一点带面把灾难放大,因为我不好,所以我抑郁了,因为我抑郁了所以我不好,走进了思想的怪圈。”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当事人很容易把错误归因于自身太弱,仿佛自己无法改变,于是一旦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就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逃避,不敢正面问题,更谈不上积极解决了。

而这种“自责”思维模式的产生,离不开个人的原生家庭环境。

通常说来,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总是被“过度干涉”或者“过度保护”,TA会很容易形成“自责”的思维模式。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3-6岁这个阶段是容易产生内疚的年龄,在这个阶段,如果个体没有安全感,长大后容易对过错内疚;6-12岁这个阶段是容易产生自卑的年龄,在这个阶段,如果个体没有安全感,长大后就很容易不自信。

如果我没有猜错,婷婷小时候应该就是那个被“过度保护”的孩子。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记忆?

很小的时候,你对一样东西充满好奇,伸出小手想要去触碰它的时候,突然,妈妈厉声予以阻止,对你说这样东西是多么可怕与危险,让你不要去碰;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听从老师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诲,拿出自己的脏手帕清洗,结果你的妈妈过来,夺去了你手里的手帕,告诉你这些活儿不用你干;

上学的时候,有次考试你的成绩不理想,你胆战心惊地拿出试卷给父母看,你的父母对你劈头盖脸一顿否定,甚至还说出对你很失望之类的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感觉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没有力量了,你认定自己是脆弱无助的。

与此同时,你还摸索出了一个“生存策略”,那就是——

在强势的父母面前,与其被他们指责,不如自我指责,甚至用嚎啕大哭彰显自己的后悔与懊恼,然后你发现,大人们似乎妥协了,他们就没有之前那样指责你了。

没错,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乃至行为模式之所以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就是因为它们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它是你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强化出来的一套“生存逻辑”。

但这种模式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你长大了,需要独自面对工作、生活乃至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时候,你的柔弱、眼泪乃至自责就是在对外释放一种“我不行,我不能承担责任”这样的信号,试问谁还敢用你呢?......如此一来,你的职业发展不陷入危机才怪!

04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婷婷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咨询收尾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露出了久违的光亮,仿佛多年的阴霾一扫而光。

“晓璃老师,谢谢你,要不是你的分析,我始终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婷婷说:“其实就像你分析的那样,我不能逃避,后期需要和主管同事积极沟通,积极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困境。”

我告诉婷婷,这种改变可能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中间可能会有反复:可以多阅读些心理学的书籍、多参加些活动、多和人交流......等有了成就体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一切,对你而言就不再是困扰了;如果你认为,单靠个人力量很难改变,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行文至此,我想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是可以坚强的、迅猛的、勇敢的......就算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那么从今天开始,请自己告诉自己:一切都不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需要觉察和警惕的,恰恰是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只有我们予以察觉并予以调整,才能走出思想的禁锢......如此,你的职业发展才能迎来新的生机与转机。

以上。

关键词: 一朝一夕 有话要说 一扫而光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