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过年了,年夜饭的餐桌上常常出现鱼料理,而常见鱼料理之一就是鲳鱼。
在所有鲳鱼品种中,银鲳(也叫白鲳,Pampus argenteus)是最美味的了。不是有句话说,“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鲳”嘛。
银鲳(Pampus argenteus)(图片来源:wikimedia)
【资料图】
可即便你是海鲜老饕,也未必见过银鲳的真身。其实连许多渔民都不知道活银鲳居然长这样:活银鲳身上有一根黑色的带子。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见过银鲳的真身呢?事情要从银鲳越来越贵说起。
银鲳原本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印度洋附近,它们不光是我国人民热爱的海鲜,韩国人、日本人、印度人、科威特人也都喜欢吃。
油炸银鲳(图片来源:wikimedia)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银鲳变得越来越贵,也越来越小了。这主要是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附近海域的银鲳数量逐年减少。
不仅是我国,其他爱吃银鲳的国家也捞不到多少银鲳了。
比如印度洋水域的银鲳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根据印度中央海洋渔业研究所(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的统计数据,在印度洋沿岸,仅在2011-2012年间银鲳的数量就从34072吨下降至27515吨,降幅高达20%。
(图片来源:wikimedia)
而因为价格高于其他鲳鱼,一些商贩还会用不是那么好吃但很便宜的华鲳(也叫斗鲳、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来混充银鲳。你可能吃了好多年的假银鲳还不知道。
华鲳(Pampus chinensis)和银鲳十分相似(图片来源:FishBase.se)
以后红烧银鲳鱼会不会灭绝?为啥不人工饲养银鲳呢?
不想在食物上产生代沟的吃货们其实早就行动起来了,只不过在半个世纪里各国就没有成功过。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人工繁育银鲳,但是当时的银鲳鱼苗往往在孵化几天后就死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施兆鸿表示,这就是为什么银鲳的养殖一直是一项“世界级”难题,银鲳也因此被称作“世界上最难养的鱼”。
(图片来源:wikimedia)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2000年,得到了4%的鱼苗存活率的科威特科学研究所(the Mariculture and Fisheries Department of Kuwait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将自己的成果称为“突破”。
所以,银鲳为啥难养?
银鲳难养的第一大理由就是它们的鳞片真的太脆了。它们的鱼鳞非常小也很少,稍微擦碰就会掉。而一掉鳞,它们就很容易因为感染而死亡。
其次,银鲳还是“玻璃心”。它们十分胆小,浪大了水咸了水淡了出水了就会死命蹦跶,导致掉鳞。
银鲳死时还会带走身上的一个神秘组织,那就是黑带。
活的未成熟银鲳的下尾鳍有黑带(图片来源:见水印)
实际上未成熟银鲳的下尾鳍非常长,而且是黑色的,有时长度可达上尾鳍的2倍。施兆鸿表示,大约一半的银鲳尾鳍会延长变成黑带,这条飘带会在银鲳死亡后脱落,而研究者们目前并不清楚这种黑带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连渔民也不知道活银鲳的长相。
人工繁育银鲳的第三个难点在于取卵。
要人工饲养银鲳,首先要拿到鱼卵吧?可是野生银鲳一出水就死给你看,根本不给你留种的机会啊。
那么,在死鱼身上取“精”如何?
施兆鸿说他们也不是没试过。不过,野生雌银鲳一出水挣扎,卵就被“拉”到海水里了。
后来我国和科威特的研究者们总算想到了办法。
当时为了得到银鲳的精子和卵子,中国研究者们在海水里直接抓鱼,然后在它们出水受惊时现场人工授精。2000年左右科威特的研究者们也是从野生环境中得到鱼卵的。
得到了鱼卵只是一个微小的成就,因为银鲳的小鱼仔是各种难养。
银鲳爱吃活水母和各种啫喱状的浮游生物,不吃颗粒饲料。但是养活水母给它们吃会很麻烦,成本也很高。
1998年科威特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想到的方法是丰年虾(Artemia nauplii)。在用丰年虾喂了一段时间后,小银鲳就能适应鱼饲料了,然后他们再转用鱼饲料。
丰年虾(Artemia nauplii)(图片来源:Matthias Wiesensee)
一开始,施兆鸿和同事也是用类似的方法,他们先养一批丰年虾和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用它们来喂养小鱼,然后再转为饲料。
尽管有了从“不能”到“能”的逆转,20年前人工银鲳的商业价值并不明朗。1998年科威特的鱼苗成活率只有4%左右。2009年,施兆鸿团队的银鲳鱼苗存活率为14%。和其他商业鱼种相比,这个成活率真的不太拿得出手。
(图片来源:wikimedia)
不过后来我国研究者改进了育苗技术。
2019年在推广银鲳鱼苗时,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军说我国培育的银鲳鱼苗“成活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育苗量达到了20余万尾,繁育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数量居世界第一。”
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原来他们用生猛海鲜给银鲳鱼苗“下饭”。他们让水母先吃掉饲料变成“特洛伊木马”,再把裹了饲料的水母喂给银鲳。从小吃了饲料包馅的水母后,银鲳就能逐渐适应饲料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即使银鲳学会了吃饲料,问题也只解决了一半,因为成年银鲳的吃相真的太差。
别的商业鱼种可以随便吃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的饲料。比如便宜的金鲳鱼(Trachinotus blochii)可以随便吃浮在水面的饲料,所以它们好养,价格也便宜。
金鲳鱼(Trachinotus blochii)(图片来源:wikimedia)
但是银鲳不行,它们的嘴巴不太“正常”:银鲳的上颚被皮肤包住动不了,张嘴闭嘴只能靠下颚。
但是它们的下颚长得也是一言难尽,总之就是一个天包地的形态。用专业术语来说,银鲳的嘴巴是“下位”,没有办法吃水面饲料。
银鲳的上嘴唇动不了(图片来源:FishBase.se)
好吧,那你总可以吃水底的饲料吧?
银鲳也不吃。
当然这也不能怪银鲳,因为它们身体是又扁又平的,要一直游动才不会侧翻。如果一口气吃到饱,可能就会在海底躺平划伤鳞片然后死掉。这就是它们不碰水底饲料的原因。
天包地的嘴巴和扁平的体型导致银鲳只能吃水中的食物,而且不得不吃两口就跑,跑一会儿再回来吃,颇像小时候被追着喂饭的你。
但就是面对这样难伺候的银鲳,最近研究者们也找到了人工大规模饲养的方法。
上文提到的施兆鸿团队花了20年,给银鲳设计了专门的饭桌还有住所。
专门用于给成年银鲳喂食的饲料网(图片来源:见水印)
他们设计的银鲳饭桌是“悬空”式的,对奇葩的银鲳嘴巴很友好,饲料也不会掉到水底污染水质;养殖场则是大小适中的人造海水饲养池。
看着银鲳终于接受人类的喂食了,大家想必也留下了欣慰的口水。希望我国的养殖方法能够尽快推广开来,让这个美味不要失传吧。
生前委蛇黑道,死后清清白白。
参考资料
https://docs.qq.com/doc/DVE9jVUFPZWN6ZXhK
- 每日聚焦:这道著名海鲜你可能吃过,但不太可能见过它死前真面目
- 每日动态!炒抗原、血氧仪、特效药的冰火45天:谁暴富,谁被套牢?
- 今日快看!36氪首发 |「谛声科技」完成B轮融资,利用AI声学检测技术服务企业运维
- 怎样查询车辆违章记录?如何查车辆违章记录?
- 快资讯: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月9日—1月15日)
- 天天新消息丨澳大利亚专家:尼泊尔坠机事故或与飞行员失去对飞机控制有关
- 焦点精选!这一幕幕,就是回家的意义
- 每日速递:多只基金去年四季度调仓路径曝光 保持高仓位运行 提高组合均衡度
- 今日要闻!拜登批准:“重大灾难状态”!突发惨案 8人死亡!
- 环球快播:尼日利亚中部发生交通事故 已致16死83伤
- 天天消息!增长低于200%就不及格?这一产业迎爆发!
- 与俄联合军演开始,白俄罗斯称准备好应对乌克兰的挑衅行为
- 【环球报资讯】互联网大厂反腐!美团放大招 移送司法机关107人 全年清退合作商41家
- 天天微动态丨1月16日盘前重要产业新闻
- 今日快看!多个产品取得历史性突破,康恩贝2022年扣非净利增长超200%
- 光年是多少?一光年等于多少年?
- 富国基金蔡卡尔:港股行情火热 反弹持续性或可期
- 天天快看:华峰超纤:预计2022年净亏损2.7亿元-3.3亿元,同比转亏
- 华安证券:春节在即,内外部共振向好
- 怎样当好班主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