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旅游社一“导”难求?
清明、春游季、樱花季……天气越来越暖,出游的人越来越多。
3月的一个周末,某旅游公司的导游举着小黄旗,跨过了划分武康路和安福路边界的斑马线,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安福路。
(资料图)
他们参加的是上海本地一日游,就是想通过导游的带领,快速打卡上海的网红点。
导游,一个似乎是上世纪的职业,正在以新的形式被看到。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当下,跟团游似乎很古早,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旅游团最大的变化仅限于不同的路线设计和多元化的定制游,而旅游团服务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各大导游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回顾过去,旅游团业务不仅没有因为2015年的旅游热而发生改变,近几年更是直接大跳水,完全没有业务可做,众多导游退圈的退圈转型的转型,还有就此歇业的,更不要提服务的变化。
2023年报复性旅游小高峰的到来,连基本的招聘导游都变得异常的困难。
通过目前市面上的信息来看,无论是浙江开化开展的“百万年薪聘导游”,抑或是江苏扬州推出的“旅游春风”产才专项政策,无一不是立竿见影的存量“抢人大战”。
旅游团来了,导游走了
近日,各地似乎都出现了导游荒。
20万招不来兼职导游的新闻,最次屡次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海南、广西、浙江、湖南、云南等地旅行社贴出“急招”“大量招”的招聘告示。
招聘薪酬也在涨。
有旅行社去年给导游的日薪为150元,今年就涨至400元,翻了两倍多。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在去年12月向全国发出招聘启事,百万年薪聘导游,选出一位“金牌导游”或一个导游工作室团队,总计1300多人前来应聘。
招聘平台上,北京、上海、昆明、杭州、长沙、西安等地有诸多月薪万元上下导游岗位,而涉及亲子团、出境游、文化讲解领域的导游月薪更是达到2万元上下。
为什么高薪也招不来导游呢?
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健表示:
“保守估计,此前三年导游群体流失率在30%—40%之间,而跟旅行社解约的,流失率高达50%以上。”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导游人数约12.17万人,2021年仅剩下9.4万人,同比人数减少22.5%。
导致导游回流慢的原因在于,自行业按下暂停键以来,带领旅游团队的导游们纷纷走上转型之路,或做保险、或做婚庆、或转战“线上”当主播,又或是找新的就业创业机会。
曾获2019宁波市导游风采大赛中文组一等奖的导游徐本钢,如今已是浙江某旅游业旗下直播团队的负责人,不仅与团队成功运营了4个直播号,还经常为浙江商业技师学院酒旅专业的学生传授实战经验。
云旅游也在让传统导游从线下转到线上。
根据《2022新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直播云旅游”已经被超过一半的“Z世代”年轻人所接受,11%的人表示“经常看”,越来越多人习惯了宅家“云旅游”的方式。
当然,这些还不是行业导游回流慢,甚至是缺席最根本的原因。
从根源上看,目前导游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其社会地位与岗位要求的巨大的倒挂和背离。
导游社会地位极其低,但其实这个工作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其高。加之近年来,相关旅游院校导游专业招生人数大幅度萎缩,导游后备力量不足。
同时收入与业务能力不成正比。
一个带团20年和带团2年的导游,收入差距并不明显。
以导游职业的艰辛程度,和对脑力、体力以及双商要求之高,收入的性价比是极低的。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旅行,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也不喜欢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的生活状态,而纯粹是为了一份收入来从事这个职业,一定会被虐的痛苦不堪,也很难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经历过行业大停顿,更多导游开始为长远做打算。
此次导游荒的根源,实际上也有旅游行业制度不规范的原因,不少旅行社不愿意和导游签合同,追求短期效益。
国内导游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带团津贴、“回扣”和少量小费构成,劳动保险由旅行社代买或自己购买。
以昆明市为例,只有少数旅行社的专职导游才有固定的工资;带团津贴在外语导游中较高,但在国语导游中只有部分旅行社发放;至于小费,在海外旅游团中比较普遍,而在国内除了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旅游团外,基本上不多见。
数据来源:职友集
“回扣”就成了大多数导游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导游工资某种程度上是受游客数量多与少所波动的,当旅游高峰结束后,很难说导游的工资构成不会直线下降。
可以说,前期流失的人员是否能回流,也与旅行社是否能吸引导游回归以及工资保障、社会评价等息息相关。
更何况,将时间维度拉长来看,当下的报复性旅游只不过是表象。
报复性旅游只不过是“表象”
凛冬过后,大部分人的旅游欲望被激发,但各种不同形式的旅游景点还处于一种 缓慢上升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旅行社利润并不会特别高。
首先,2023年元旦,各地旅游景点爆棚,三亚更是人满为患,于是不少人都认为报复性旅游来了。实际上,按可比口径,出游人数仅仅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旅游消费仅恢复了35%。
大家经历了收入下滑,旅游肯定更精打细算,更要求高性价比出行,传统 旅游团 不一定是所有旅客的首选。
其次,过去几年,很多专门接待本地旅游团的餐厅都倒闭了,跟团游的供应链就紧张了。
酒店也开始提价。
根据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元旦西双版纳酒店均价为804元,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7倍;大理涨幅次之,为36%,均价为601元;近期大火的三亚也成为住宿最供不应求的城市之一,价格涨幅近三成,酒店均价最高,达到1553元。
而在微博上, #2万多一晚房间涨到5万多# 的话题词直接冲上了热搜。
根据旅行平台显示,“五一”假期首日(4月29日),北京天安门、南锣鼓巷,上海外滩、迪士尼度假区,长沙五一广场及重庆解放碑步行街附近均有酒店显示满房。
上海东方明珠塔内的空中酒店,平日价格为28888元/晚,“五一”假期期间的价格已经涨到58888元/晚。
这也意味着,眼下也很难找到价美物廉的酒店和餐厅,旅行社的利润率提高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但国际旅游大有可为。
根据上海机场披露的运输生产情况简报显示,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达28.92万人,同比增长418.28%。港澳台航线旅客吞吐量2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27.25%。
根据新加坡旅游管理学院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导游课程今年以来的询问和报名比去年增加4成,招生人数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数。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旅游社紧缺的、高薪聘请的,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具有一定能力和经验的境外导游。
多家旅行社开出万元上下的月薪招聘海外领队、外语导游等。
但关于导游的实际问题也是存在的。
在此之前国际旅游更多是围绕单个海外区域展开的,如今在国际游全面开花的背景下,原有导游存量是十分有限的。
另一方面,导游资格证考试多次延期甚至取消,不少高校毕业生也暂时无法上岗。
同时,由于近期旅行社订单上升较快,旅行社也更需要有经验的导游迅速接上,来不及培养新人。
旅游业的“门槛”有待提升
2023了,导游还是个好职业吗?
或许会有人认为导游是夕阳行业,然而实际并非如此,现在旅游业的导游很多,但好的导游太少。
一个优秀的导游能提供的沿途服务和讲解,个性化的愉悦的旅行体验,是自由行或者人工智能导游永远代替不了的,稀缺而高档次的消费。
这块市场是一直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大的。
但是目前的状况是,能真正达到服务高端定制人群的需要(文化知识储备,服务质量以及应急应变能力)的导游稀缺。
目前英文导游日薪300到500元(再加小费) 有国外高端系列团,可以达到工资+小费保底日收入1.5k聘用口语,文化和业务能力超强的导游,但是每年都在苦恼找不到人,因为来应聘的很多,真正能达到公司要求的却少之又少。
换个角度看,导游出现短暂性“紧缺”只是问题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导游既要专,又要精,还要是“杂家”,更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坐在几十人的大巴车上,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导游辞,走着一模一样行程,这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现在游客种类丰富,亲友团、战友团、同学团明显增多,个性化的旅游定制项目多了,游客在不同景区景点的需求也不同,这对旅行社和导游的能力素质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
另一方面,在提升普通领队与高端定制领队各方面的服务能力以外,消除传统旅行团所存在的购物陷阱、车销自费等老毛病同样重要。
2月6日,一网友称参加广西一旅行团时被强制购物,不达消费标准不给房卡的视频引发关注。旅途第二天,导游才宣布每人必须消费满400元,否则不给房卡,因此与团内另一游客发生冲突。
令人诧异的是,旅游市场整治“零负团费”已经这么多年了,从业者依然“我行我素”,并且一厢情愿地认为游客必须遵守这些“潜规则”。
此外,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春节期间投诉情况分析显示,旅游投诉也相应大幅上升。
客观的来说,旅游市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给游客更好的体验,需要导游做好自身的职责以外,旅游社还需要杜绝“低价团”的上蹿下跳,两者同样重要。
参考数据:
海拔新闻:海南旅游市场复苏,导游出现短暂性“紧缺”。
中国导游:今三一五:导游,这职业好吗?
宁波晚报:“近100人只剩5个了!”宁波这个行业,一人难求!
数据来源:天眼查
关键词:
- 导游还是个好职业吗?
- 互联网巨头从未放弃“卖菜”
- 【全球新要闻】远洋集团的2022:毛利率降至5%创新低 遭大股东计提减值
- 好评中国丨如果我是一滴水
- 热门看点:新华全媒+|团结合作迎挑战
- 当前滚动:去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2亿 中梁控股仍面临流动性压力
- 奥园健康:就公司内部资金往来事项补充调查已结束 公司所有重大层面的业务营运如常
- 直击新华保险业绩会:2022年新业务价值下滑近六成 今年要转守为攻
- 天通股份:公司进行了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碳化硅衬底材料的布局
- 世界讯息:跨国医药公司看好中国市场 多家龙头企业拟参展第六届进博会
- 世界新动态:夜刀神使(有什么关于吸血鬼的动漫?)
- 环球热文:集体户口迁出手续(集体户口如何迁出?)
- 巴西劳工党:美国正采取愈发激进措施维护影响力
- 世界微资讯!国际观察:日本在“信任赤字”下强推排污入海
- 新漫评:自我粉饰的所谓“民主峰会”尴尬落幕
- 最资讯丨美国债务陷阱为何越挖越深
- 19.8万人!美国失业人数又增加 首申失业金人数超预期
- 北京城乡居民医保首诊制度规定是什么?
- 广州花都区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标准一览
- 广州海珠区私立幼儿园名录(地址+电话+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