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年伊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公告。据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月6日,已有137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同比增长52.22%,实施金额合计38.65亿元。
从单家上市公司回购表现来看,数据统计显示,海康威视的回购金额最高为5.92亿元,特变电工紧随其后,回购金额为4.09亿元。另有,盐湖股份、温氏股份、赤峰黄金、四维图新、伊利股份、健康元等6家上市企业,回购金额均超亿元,分别为2.20亿元、1.97亿元、1.69亿元、1.24亿元、1.23亿元以及1.20亿元。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分别为豪美新材、安洁科技、金禾实业等,其中,有6家上市公司发布以集合竞价方式进行回购的预案,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9.2亿元,而去年同期仅1家发布回购计划。另有4家计划定向回购股权激励股份,进行注销。
从回购预案金额来看,共3家公司股票回购预案金额超2亿元,分别为豪美新材、福安洁科技,金禾实业,对应的拟回购金额分别为不超过2.1亿元、2.0亿元、2.0亿元。
从回购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来看,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材料行业、资本货物、技术硬件和设备,分别有33家、23家、20家企业进行回购。
对于股份回购的必要性,多家公司均表示,“有利于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更紧密、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
“回购股份,有利于上市公司维护股价,增强市场信心,彰显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东方证券投资顾问张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部分上市公司估值依然处于低位,此时进行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等行动,对上市公司来说成本较低,能够以最小的成本释放最大的红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焦点关注:新年伊始137家A股公司斥资逾38亿元回购股份
- 【天天报资讯】日本东京飞往福冈航班中途紧急着陆 乘客称机上有炸弹
- 世界热点!四部门:新冠病毒治疗药品延续医保临时支付政策 先行执行至3月31日
- 每日观察!长三角外贸“出海”抢订单 “抢”到了什么?
- 当前通讯!四部门:新冠病毒治疗药品延续医保临时支付政策 先行执行至3月31日
- 香港特区政府回应同时持“港澳通行证”和“香港身份证”人士来往两地安排
- 视点!预计客流量同比增长近1倍 交通部门备战2023年春运
- 环球热门: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从五方面为绿债市场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 新黄浦拟定增募资17亿元 投向租赁和保障住房项目
- 【环球报资讯】美凯龙控股股东筹划股权转让
- 2023年里,最值得听的15个科技播客
- 世界热议:卡塔尔、沙特等近年来屡次做出“大动作”,西亚国家体育雄心的背后
- 世界观察:重磅数据出炉 道指飙涨700点!美股新年首周“开门红”!
-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与乌克兰外长通话
- 当前热门:浪莎致歉!此前突然取消与郎朗吉娜合作!称不详尽内容引发误会
- 世界微资讯!在英中企:地缘政治是开展业务的首要挑战
- 当前热文:欧盟将向比利时拨款6000万欧元 以提高军事动员能力
- 【全球报资讯】监管最新发文!券商网络信息安全启动三年计划 来看33项任务清单重点
- 热议: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实施购房契税补贴 又一地出台稳地产新政
- 当前简讯:“人造太阳”基础物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