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保健型消费成为许多老年人的选择。然而,当前保健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老年人对于保健品的认知也存在较多误区。为防止老年消费者掉入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陕西省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不要被“免费”洗脑,要认清“养生”讲座的促销本质。
“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活动,有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诱导,进行体检或咨询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 揭开保健品消费陷阱五大陷阱 “药到病除”不可信
- 黑龙江大庆:开展改装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检查 严把车辆生产制造源头质量关
- 利润惊人用鸭肉冒充牛羊肉 广西梧州7家“炸串”店被立案调查
- 浙江温州苍南县:切实维护高考期间市场安全环境 确保考生用餐安全
- 山东临沂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全力做好高考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 浙江金华开发区开展网络直播带货食品专项抽检 规范网络直播带货
- 厦门同安区:全程直播!直击高考食堂检查现场 全方位保障考生饮食安全
- 浙江海盐持续推进“外卖封签”落地 保障外卖餐饮“最后一公里”安全
- 新版膳食指南为何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主要基于何种原因?
- “各出奇招” 酸奶品牌争抢市场高地 蛋白含量成宣传重点
- 新环境带来新机遇练内功拥抱新市场 中国葡萄酒如何应对?
- 三年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 规模化应用进入关键期
- 最高月入近5亿!又一锂矿龙头赚翻 刚宣布大动作!
- 教育部回应“高考试题疑泄露”:不存在考前泄题
- 教育部回应高考试题疑泄露:不存在考前泄题
- 为确保高考应考尽考、安全平稳 全国多地推出多项举措
- 6.8世界海洋日,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正式拉开序幕
-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一季度空调销售整体遇冷 今年空调销售会变好吗?
- 少儿患上“老年病” 当代少年如何强?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 老字号玩起新零售丝毫不输网红品牌 在转型中实现营收和口碑双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