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题:“北漂”台湾青年张毓中:努力做好传达两岸观点的媒介
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我来自台湾台中,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台湾青年,我很希望努力去做一个可以传达两岸观点的媒介,让两岸的人们、特别是青年更好地互相理解。”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台湾青年张毓中如是介绍自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图为张毓中。 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
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张毓中算得上是“Z世代”。在他看来,受到科技发展影响,“Z世代”在吸收资讯方面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与自主性,敢于挑战一些传统观念,也更注重通过互联网等线上方式与他人交流。
“因为现在资讯摊平了,比如年轻人在职场上遇到问题,他们通过上网搜索、讨论等方式,会了解到原来很多人都遇到类似的情况,那么大家也会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所以说‘Z世代’的主观性、反思能力是在逐步增强的。”他说。
张毓中出生在台湾、祖籍河南,他一直以来都对“北方”很向往,对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更是情有独钟。
“2014年,我曾参加过北京大学的一个暑期交流活动,在北京待了几个月,然后2015年又来到北京,参加广告相关的实习,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和北京挺有缘分的。”张毓中说,他眼中的北京,充满了勃勃生机,很多新事物都在以独特的秩序生长,同时又兼具丰厚的人文底蕴。
于是,当2019年有朋友邀请张毓中到北京发展时,他欣然应允,从最初做品牌咨询类的工作,到后来被地产公司挖走做市场管理,他逐渐熟悉和适应了北京的环境,但却在2022年7月决定离职。
“选择辞职,主要是希望趁着年轻去探索、尝试自己的道路,在大陆这种鼓励创新和尝试的氛围下,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张毓中表示,虽然商业地产资源丰富,主管也愿意给予他机会去发挥,但时间久了难免会感觉经验受限,在与主管讨论后,主管认同他想挑战的精神,并鼓励他“年轻就是本钱,要放手大胆去做”。
辞职后,张毓中的规划包括出三本书,第一本是关于自己的“北漂”故事;第二本是关于“寻根”,挖掘自己家族三代的故事;第三本是计划在大陆的自驾游。同时,他还与朋友策划做自媒体,以人文内容为主,希望可以成为沟通两岸观点的媒介和桥梁。
张毓中说:“我的理想和抱负,就是想在如今两岸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展现一些真实、平实的视角,去减少两岸的偏见和误解,这也是我的一个初心。”
他认为,其实两岸之间的互相理解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从地理上来说,大陆太大,台湾太小。他在台湾的家人看到新闻中说北京下雪,打电话问候他,结果他一看,只是北京某个郊区下雪了,离他住的地方很远。
“但这些不同观点有时候很有趣,我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创作者,希望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时给我一些反馈,这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激励。”张毓中表示。
年轻需要奋斗,但也时常伴随着迷茫,这一点张毓中也不否认。在如今的大环境下,离职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仍然在坚持。“真正的热爱是你理解了现实的困难之后,依然选择去做或者去热爱这件事情。”他说。
- 世界新消息丨“北漂”台湾青年张毓中:努力做好传达两岸观点的媒介
- 四川研究生借考申请什么时候出结果
- 天天观热点:天寒田间“热”——新疆喀什农业生产正当时
- 【环球时快讯】海报丨“好评中国”作品征集倒计时,期待与你一同开启新征程
- 为什么我们坚信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黄金时代?——蓝驰创投曹巍36氪WISE演讲
- 海外New Things | 推进抗真菌药临床开发,「Pulmocide」获5200万美元C+轮融资
- 天天讯息:“贪玩蓝月”能上市,每个中年男人都有责任
- 环球速递!腾讯的这个产品,凉了
- 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如何走出恐慌无助的心态?
- 君乐宝荣获2022年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
- 焦点关注:北京银行拟向重点房地产企业提供意向性融资总额2500亿元
- 【全球独家】先进数通:泛融科技涉及的NFT技术 是一种数据确权的技术手段 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有小规模应用
- 全球信息:众业达:公司不涉及跨境业务
- 合力泰:Pancake的视觉camera公司已经出货
- 广百股份:公司目前没有跨境电商业务
- HOKA ONE ONE 假日献礼,首发上线「致冒险者的礼物」系列鞋款
- 年底焕新家,大唐天下墙布窗帘岁末火热开抢!
- 常州京城皮肤病专科医院高志新:银屑病越发年轻化?告诉你其中原因
- 【世界聚看点】现在去成都要报备吗?
- 世界热文:成都新冠肺炎怎么线上问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