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南京在寒冬中迎来第九个国家公祭日。10时01分,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江上的轮船、路上的汽车跟随鸣笛,警报声、鸣笛声响彻大街小巷、长江两岸。
这是2022年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一分钟,南京的时间仿佛凝固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肃立着约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85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古都南京满目疮痍,无数民众流离失所……那是南京城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国家公祭仪式现场,9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陷入回忆。1937年12月,葛道荣的叔父和两位舅舅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他侥幸逃生。
2022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右一)参加国家公祭仪式。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自2018年起,南京将“默哀一分钟”明确写入条例,确保国家公祭仪式的庄重感和仪式感,传递了一座城、一城人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坚守。
喧嚣繁华的南京商业中心新街口,车辆停驶,行人驻足;早高峰刚过的地铁站里,人们停下脚步观看电视直播国家公祭仪式;在全城十几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人们低首默哀、缅怀逝者。
这是2022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附近江面上参加悼念活动的船只。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中山码头丛葬地濒临长江岸边,站在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就能听到长江航道上的汽笛声。85年前,日军在中山码头一带屠杀了我同胞万余人。13日一早,南京海事局的海巡艇上悬挂着“悼念同胞,珍视和平”的横幅,市民、学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自发来到这里,身着黑衣,手捧菊花,寄托哀思。
悼念的人群中,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流下了眼泪:“85年前的今天,我父亲目睹了6位亲人丧生在日军的刀枪之下,战争让9岁的他变成了一个孤儿。我希望更多人能够记住这一天,记住南京,记住30万数字背后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消失的。”
2022年12月13日,许多南京市民前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分会场悼念遇难同胞。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我们很快就会渡过这个难关,群魔乱舞之后,安宁和秩序将会重新来临……”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内,学生们朗诵着《拉贝日记》选段,将亲手折叠的和平鸽放置在约翰·拉贝塑像前,表达谢意,祈愿和平。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和中方管理人员一道,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收容保护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都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和平与发展的共同理念会将全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负责人杨善友说。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国家公祭仪式进行到尾声,85名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深沉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坚定向往。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是撞响“和平大钟”的代表之一。“这钟声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哀悼之音,更是警示之声,警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警示我们每一个国民要认识到肩上的使命。”
2022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八十五载,痛感未敢忘。南京之痛,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悲剧和灾难,还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也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
12月13日,全国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全国40多所小学通过网络云课堂同步举行“童心记历史 云上共朗读”主题班会;晚上6点半,“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来自日本、美国等地的国际友人手秉白烛,通过网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致哀。
“外敌的蹂躏和战争的磨难,使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否认和美化侵略、伤害民族情感的言行,在每一次悼念中敬畏生命,在哀思中凝聚奋进之力。(记者蒋芳、邱冰清)
- 新华全媒+ | 南京,城祭
- 铭记历史 多地举行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 世界热推荐:爸爸妈妈送给孩子的一段话(“记一个博士女儿”的爸爸写给女儿的信)
- 世界头条:安装微信app(微信 Windows 3.8.0 最新官方正式版下载发布)
- 南网国际公司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交换绿色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合作框架协议
- 海顺新材:公司定增募投项目高阻隔复合材料将于明年逐步投产
- 世界百事通!春兴精工关联交易4年要不回钱 一再延期还改以资抵债被深交所质疑变相占用资金
- “菜篮子”周报 | 肉菜价格齐降 水果价格略涨
- 世界新动态:微视频|生灵之舞
- 【世界播资讯】优化冬季航班计划,湖南航空新开2条至长白山航线
- 环球通讯!【国际漫评】老掉牙的把戏
- 中国经济一线观察|继续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 自主研发融冰装置 国网湖南电力提升电网防灾水平
- 快看:国际观察:美国购物季遇冷 消费者持续悲观
- 【报资讯】“厕所革命”惠民生
- 12月广州长隆什么时候恢复营业?
- 聚焦:外交部对阿富汗恐袭事件深感震惊 提出严肃交涉
- 宝宝小名字大全女孩(200个国学高分的女孩名:名字这样取,简单大气又好听)
- 天天报道:宝宝歌(屈老师大班音乐教案《红星歌》)
- 【环球新视野】每日机构分析:1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