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李瑛
近日,在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张庙村,冬小麦已经出苗成行,满目鲜绿。“今年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村又有1000亩地旱能灌、涝能排,加上种植了品牌小麦种子,预计农户收入再增加30%左右。”颍东区正午镇张庙村党总支副书记武刚说。
乡村要振兴,农民朋友的收入要增加,农田的重要性凸显。地方政府精准施策,让粮田变“良田”,让农民不但有了“聚宝盆”,也让良田产出更多好粮,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今年,颍东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深翻、疏通河道、建设节水灌溉装置、配备杀虫灯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耕”基。
熟悉了解农村情况的人都知道,在绝大多数农村,农村土地既零星、分散,也贫瘠,这既影响粮食的产量,也影响农村的机械化操作。地方政府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对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将原来“碎片化”的土地连成一片,全面完善灌溉沟渠、机耕道路、蓄水池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将昔日的“望天田”蝶变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
人不负地,地不负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这既指耕地的数量,也包括耕地的质量,耕地质量越高,品质越好,粮食丰收越有保证,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越有希望。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有一定高度重视农田的重要性,多靶向发力,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并配套建设水利、农田防护、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这既有助于增加农村群众的收入,也有助于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当前粮食生产形势下,要振兴乡村,要增加农村群众的收入,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乡村,建设乡村,把乡村作为干事创业的“沃土”,地方政府就应该多一些因地制宜,让“小田”变“大田”,让荒地变粮田,让粮田变“良田”,既富了农民,也美了村庄,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 焦点快播:【地评线】中安时评:粮田变“良田”,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 2022年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典型案例发布—— 构建新场景 激活新动能
- 天天资讯: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暨2022湘菜年度盛典举行 “味道湖南”美食季金椒奖、湘菜年度事件等发布
- 当前速读:“双减”后,如何回应家长这些新期待
- 天天讯息:中国警方今年侦办跨境赌博案件3.7万余起 打掉网络赌博平台2600余个
- 看热讯:【侠客岛|解局】延长岛内兵役,台当局又打什么歪主意?
- 每日聚焦: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5.2级地震
- 【天天报资讯】韩媒报道:中国船企今年承接新船订单量位居全球第一
- 环球快播:竞业达董事曹伟减持13.87万股 减持金额566.73万元
- 东华科技监事张绘锦增持16.82万股 增持金额155.59万元
- 环球今日讯!中国石化进入泰国成品油市场
- 每日速递:报案!公司和原董事长彻底“撕破脸”
- *ST光一:法院同意公司启动预重整
- 全球关注:文旅部:今年继续支持各地文旅行政部门开展“村晚”
- 追光丨“冰墩墩”回来了!
- 【全球独家】中国警方今年侦办跨境赌博案件3.7万余起 打掉网络赌博平台
- 世界视点!供应退烧药将超百万粒,物资运转24小时不停 湖南医药集团多措并举保供
- 聚焦:2023年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招聘应届毕业生等人员补充公告(第一批)
- 观点:“乙类乙管”方案将为人员往来创造更好条件
- 天天要闻:湖南衡东智慧公交站台“上岗” 精准服务百姓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