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宁夏“跪地求水”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有人质疑,说在干旱地区种植杨树、国槐、丝棉木等需水量大的乔木,反而会危害当地生态系统。有人支持,说植树治沙时考虑经济收益无可厚非。
治沙时考虑经济收益,的确无可厚非,这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形成正收益的良性循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各种生态环保工程,才能持续而健康地运行下去。从中国的环保实践来看,科学治沙才能长远获益。
科学治沙,首先要算好长远的生态账。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大的乔木难以成林。宁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事件所在的宁夏马家滩镇,常年干旱少雨,属于资源型缺水区,主要依赖黄河过境水和地下水。在这样的地方搞生态建设,水资源是最大的瓶颈,以大水漫灌方式大量种植高大阔叶乔木,显然存在水资源浪费之嫌,算长远生态账,是年年亏本而不可持续的。乔木不是不能种,它能降低风速,可用于建设农田防护林网,或围绕绿洲搭建大型林带。但我们在实践中有过教训,缺水地区大面积栽种速生杨弊大于利,会出现地表植被退化、土壤水分减少等不良后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多年的治沙实践中,各地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科学经验,比如草方格固沙、种植耐盐碱耐旱的本地植物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防沙治沙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植被种类选择要因地制宜,治沙方式设计要因害设防,要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统筹考虑整体生态影响。
科学治沙,也要兼顾致富的经济账。一些人认为,种植耐盐碱耐旱植物,经济效益不佳,不如去种杨树、丝棉木等经济林木。这是片面而短视的认识。说短视,是因为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经济林木,只会导致浇灌成本越来越高,让经济林木变得不再“经济”。说片面,是因为看起来不起眼的低矮灌木或草类,不仅能防沙治沙改善生态,规划好了也照样可以源源不断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宁夏来说,枸杞是著名的当地特产,同时也是一种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的多年生灌木。在宁夏银川黄河东岸的荒漠化土地上,就有成功的“枸杞+光伏”农光互补电站的实践。光伏板可以发电,光伏板下种植的枸杞耐寒又耐旱,可以改善沙化土地、恢复生态。“农光互补”发展模式不仅让沙地大变样,还大大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目前,中国已经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为全球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珍视多年积累的科学治沙宝贵经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关键词:
- 世界快消息!科学治沙才能长远获益
- 成都多胞胎家庭可“绑定”报名同一幼儿园
- 环球今亮点!日供水5000吨 成都未来科技城首座供水站建成投运
- 【独家】第108届全国糖酒会开幕倒计时:客商积极参展 酒店餐饮爆满
- 环球速读:国内已发现最大“巨犀”在成都修复完成 预计今年8月与公众见面
- 消息!中国馆亮相韩国光州双年展
- 多国学者共话全球文明倡议
- 焦点速看:“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启
- 拆不掉的“种族隔离墙”(环球走笔)
- 环球速讯:国家税务总局:2022年税费优惠政策累计惠及超过8000万经营主体
- 世界动态:“私募魔女”李蓓一个季度悄悄备案8只产品!头部私募最新持仓密集曝光
- 每日速读!并购市场活力重现?又一指标确认民企向好 这类公司成国资“香饽饽”
- 天天观热点:突然爆了!林俊杰巨亏90%?这个市场彻底崩盘!此前更有爆仓传闻 这些明星也踩雷
- 世界消息!保险巨头最新布局!加速养老产业发展 全国版图初步成形!运营模式生变
- 焦点速递!信达证券发布嵘泰股份研报 新能源产品放量+费用管控良好 收入和利润创新高
- 海立与海尔合资在郑州开建数智化压缩机互联工厂
- 当前短讯!多种因素推动黄金价格近期大涨
- 火狐窝(火狐窝怎么上不了)
- 稚子弄冰这首诗的诗意(稚子弄冰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 当前热讯:全国多个城市优化公积金政策,将产生哪些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