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多地发生枪击案,造成20多人死伤。“血腥周末”在美国又一次上演。
枪击案亲历者 科尔:我们看见一个人,一身黑衣,穿着马甲,拿着一把突击步枪,在朝人群开枪。
【资料图】
枪击案亲历者 戴娜:枪声非常大,一直有“砰 砰 砰”的声音。当我们开始往外跑,枪声好像离得更近了,感觉已经非常近了。我还以为枪手朝我们跑来了,因为我们都在跑,周围也有很多人慌乱地跑。
枪击事件导致8人遇害7人受伤 枪手被警察击毙
5月6日凌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一名16岁青少年与他人在高中毕业派对上发生冲突,双方持枪互射。这名青少年中枪身亡。
5月6日凌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奇科市,一名枪手在车中向一处公寓楼停车场内人群射击。
枪击案亲历者:我听到了大概8到12声枪响。随后我立刻听到一个男子在喊叫。我马上抓了一条毛巾(冲了出去)。我藏在一辆车子后面,看到枪手的车开出来,走掉了。
枪击造成一名17岁女性死亡,另有5人受伤、
“对枪支的崇拜超过了对生命的尊重”
当地时间6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近郊一家购物中心发生枪击事件之后,美国总统拜登等相继表态,但舆论认为,仍难以实质性推动控枪立法。有美国媒体哀叹,“我们对枪支的崇拜超过了对同胞生命权的尊重”。
在此次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例行”表态,仍然是一味地“承诺”。他在社交媒体写道:“这次袭击太令人震惊,也太熟悉了。我们需要更多行动,更快行动拯救生命。”
而得州州长阿伯特在接受采访时却淡化枪支问题,声称要解决的是枪击事件背后的“心理健康问题”。
得克萨斯州州长 阿伯特:我们正在解决愤怒和暴力的根源问题,也就是枪击背后的心理健康问题。
“习惯性表态”、“回避问题”,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可能推动枪支问题的实质解决。
控枪议题上两党分歧严重 严格管控遥遥无期
央视记者 刘旭:我们注意到的是,美国社会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只要枪击案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会让美国各级政府、全社会引起充分的重视。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规模枪击事件会发生在校园、商场、超市,甚至开车在高速上都可能遇到枪击,大规模枪击事件在美国社会无差别的到处存在。我们见过了太多枪击案的亲历者公开呼吁甚至到国会抗议,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控枪问题上分歧严重,让国会在严格的控枪立法通过与实施方面都遥遥无期。
这张漫画更加形象地描绘了美国枪支暴力的现状:画中,在“枪支暴力”的子弹堆上,象征美国国会的鸵鸟将头深深地埋入其中。
控枪不力导致枪支泛滥,枪支暴力频发。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轻武器调查项目”研究显示,美国民间持有至少3.93亿支枪,也就是每百人手中约有120支枪。
“美国枪击事件频繁,人们已经麻木”
有德国媒体记者感叹,在美国,特别是得州,枪击事件太过频繁,人们都已经麻木了,但仍然没有能够推动政客改变枪支泛滥的现状。
德国媒体记者 阿米安:当说到得州大规模枪击案,我们都不知道在说哪一起。就在上周,得州还追捕一名杀死了5人的枪手,也是使用步枪。人们都麻木了,抵制枪支的人甚至都麻木了。枪击案太频繁,他们都记不清了。这种事情在美国已经成为常态,美国无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死在陌生人手里,这种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今日美国报》专栏作家雷克斯·赫普克指出,“也许现在是时候承认,大规模枪击事件之所以在美国如此常见,是因为我们对枪支的崇拜超过了对同胞生命的尊重。”
正如这张漫画所展示的,在得州枪支暴力的背景下,一位父亲流着泪抱紧自己的女儿,而小女孩说,爸爸,我只是去上学。
关键词:
- 美国再度上演“血腥周末” 美民众已对枪击案件频发感到麻木
- 美媒:因暴力犯罪激增 女性成为美国增长最快枪支拥有群体
- 社会“认养”唤醒“中国最美乡村” 焦点速读
- 焦点简讯:社会“认养”唤醒“中国最美乡村”
- 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后果是什么?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后果是什么?
- 美军出动33辆车盗运叙利亚石油 持续掠夺资源被斥“土匪行为”-环球今亮点
- 清水绕古寨 侗歌传佳音(寻找最美乡村·皇都村)_全球热点评
- 焦点滚动:美国布法罗枪击案一周年之际专家发声:消除种族歧视收效甚微 问题由来已久
- 天天最新:美移民限制令将解除:8万人涌入边境 得州多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边贸活力持续涌现(经济聚焦)-视点
- 券商板块震荡拉升 多只股涨停 机构称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微资讯
- 什么是借壳上市?借壳上市是好事还是坏事?
- XR是什么意思?股票xr开头是好还是坏?
- 民生证券给予喜临门推荐评级,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多因素扰动22Q4盈利承压,积极扩张策略助力份额提升
- 全球速读:普利制药:红景天苷目前已完成产业化开发
- 世界滚动:四川长虹率先将AI大模型在智能电视落地应用
- 今日盘中突破五日均线个股一览
- 生意社:国内磷矿石市场行情偏弱窄幅调整运行为主-天天速看
- 治疗脑动脉瘤“利器”落地博鳌乐城
- 伴服倾情加盟第十次全国毒理学大会,助力大健康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