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将至,一些民宿出幺蛾子了。据报道,最近,民宿毁约现象频出,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杭州的邓女士此前通过平台预订了一家成都的民宿,3晚价格345元,而今接到民宿电话称在装修,让她退订。邓女士发现该民宿在其他平台上出售同日期的同款房源,房价涨至500多元一晚。
(相关资料图)
为了达到毁约目的,这些民宿“蛮拼的”,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有说装修的,有说换老板的,有说拆迁的,还有不惜咒自家民宿倒闭了的,反正就是不说一句实话。而目的只有一个,让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
游客预订民宿,图的是玩得安心,孰料还没出去玩,先被无良民宿玩了一把,岂不糟心?变着法子让游客退订,无良民宿打的一手好算盘,这吃相太难看。
那些民宿为何顶着骂名,冒天下之大不韪,穷尽一切方法也要毁约?原因很简单,综合各方信息,今年五一小长假要比想象中火爆,他们觉得此前住宿定价低了,要赚大钱,要坐地起价,要赚个盆满钵溢,为此便要千方百计的让此前预订成功的消费者取消订单,为他们腾出房间,然后卖个好价钱。
问题是,消费者已和民宿建立了契约关系,受法律保护,涉事民宿岂能想取消就取消?岂能为了逼消费者就范就耍阴招?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一名被毁约的消费者坦言:“平台对我订的旅店做了处罚,1.5倍罚金还有降低流量处理,但比起五一的盈利,商家肯定还是愿意接受处罚的,况且没了这个平台,还有其他平台。”这个信息很值得咂摸。“平台罚金赶不上涨价收益”,这折射出某些环节一定出了问题。
如果一些民宿不怕罚,宁愿选择被罚也要毁约,只能说明平台罚得不够狠。如果平台对那些“惯犯”民宿,既罚款,还要拉入黑名单,乃至对其永久下线,它们还敢乱来吗?
民宿现毁约潮,已成为这个小长假前备受诟病的乱象之一,也提醒监管部门需依法依规介入,及时、有力处理,不能容忍这种乱象愈演愈烈,不能无视消费者权益屡屡被侵犯。
面对消费者的合理合法举报,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特别是那些无良民宿所在地的监管部门,更要主动作为,严格遏制这种乱象出现。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此类民宿为了眼前利益,伤害了消费者,也败坏了城市形象,如果不迅速止损,难免影响当地美誉度,于旅游经济不利。
事实上,一些民宿的相关做法,构成了欺诈,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这类民宿,应先抓几个典型,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否则,由此带来的纠纷越来越多,势必影响假日质量,损害法律尊严。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民宿此前受疫情裹挟,损失较大,指望着五一“收割”一波,值得理解。受困于疫情而经营惨淡,这是事实。但是,不能宰客,不能干违规的事,更不能无视法律约束而乱来。为了把损失的钱捞回来,就搞歪门邪道,采取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势必背负法律风险,也会吓跑游客。
事实一再证明,缺乏契约精神,迟早凉凉。吃相太难看,后果必然难堪;善待游客,才有真正“钱途”。于此而言,民宿别再玩“回旋镖”的游戏,否则,最终受伤的必是自己。
相关报道
多个平台回应民宿临时“毁约”:将承担最高首晚房费3倍差价
(文章来源:人民网)
关键词:
- 全球快播:五一民宿现涨价毁约潮 人民网评:吃相太难看!
- “课外书”有讲究: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读好书”?
- 热点在线丨国家税务总局:今年一季度累计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212亿元
- 全球速看:中国星辰|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
- 4月政治局会议前瞻:关注“三重压力”是否调整为“三重好转” 今日快讯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4月17日—4月23日)-天天时讯
- 民德电子: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594万元 同比下降57% 环球热资讯
- 全球消息!注意!雪天盐业将于5月19日召开股东大会
- 上海物贸:2022年度净利润约5993万元 同比下降60.09%-环球观速讯
- 今日热搜:山西焦化:4月2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 世界快资讯:4月政治局会议前瞻:关注“三重压力”是否调整为“三重好转”
- 央行:截至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 贷款余额8722亿元
- 世界热头条丨2023杭州五一西湖景区是怎么限号的
- 华铁应急(603300):高机租赁表现“一枝独秀” 轻资产助台量增长超预期 世界微速讯
- “文家市”登上火星!|全球百事通
- 多个平台回应民宿临时“毁约”:将承担最高首晚房费3倍差价
- 4月24日龙虎榜:1.07亿抢筹世纪天鸿 机构净买24股
- 医院证实新冠检出确有增加!新冠药概念股涨嗨了 “五一”出行要注意啥?专家提醒_全球今日报
- 世界观察:国外记者团在北京东直门医院体验中医药活动
- 牵手Polestar极星 亿咖通科技“Flyme Auto”生态持续扩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