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
(资料图)
在本次论坛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等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主题发表讲话。
专家学者们既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面临诸多挑战,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给出了偏乐观的预期。专家们强调,当前全球金融风险需密切关注,也从短期如何拼经济,长期如何生红利给出政策建议。
朱民:2023年全球金融风险在上升
对于今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会上直言,2023年全球金融风险在上升。
朱民谈到了自此前硅谷银行到近期签名银行等出现的危机。他指出,硅谷银行的事件本身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但其性质暴露出了系统性风险。导致硅谷银行破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管理不善、监管不善等,也和资产负债表错配有关,背后很大原因是硅谷银行在利率很低的时候持有了大量美债,最终美联储迅速上升利率,导致银行资产发生较大变化。
他进一步指出,2008年后海外主要经济体长期的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持续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使得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大幅增加。在长期的宽松政策、供给侧波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下,美联储开始连续加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金融机构把其过去多年买进的低利率国债资产结构进行调整是很难的。
美国西太平洋银行的危机正在发生,朱民对此表示,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很难在短期内迅速修复。他认为,海外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危机还会持续,需要在2023年密切关注。
李稻葵:拼经济、稳增长将是常态,应做好四项工作
面对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形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会上强调,中美两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世界经济就稳定了。中国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稳增长、保增长,拼经济、稳增长将是我国未来的常态。
对于当前稳增长工作,李稻葵表示,必须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要适当维护消费者的信心。短期来看,必须认识到尽管部分指标回暖,但经济运行偏冷,体现在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两项指标目前偏冷。总体看我国通过基建稳增长的空间不太大,因此要维护一下消费者信心。
二是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广义地方投资平台债务偏高且不可持续,建议适时开展地方政府债务重组。
三是必须培育新市场。碳市场必须培育出来,要全国一盘棋,建议在适当的环节征收碳税,碳市场运行就能自动启动,绿色投资也能够随着有利可图,还能改善我国的公共财政。
四是建立好灵活退休机制。既允许按时退休,也可以继续工作获得更高退休金。考虑到我国的人口质量和受教育水平,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在上升,灵活退休对于如何用好人力资源非常重要。
黄奇帆:对未来前景高度乐观
放远长期发展,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会上指出,今后3-5年我国发展有4个重要的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长活力、大市场规模效应产生的发展红利、全要素生产力发展提升的红利、对外开放措施落实到位产生的活力。
黄奇帆指出,我国大市场产生的规模效应能够从6个方面摊薄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科技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市场开拓成本、人工成本。中国的规模效应越来越体现在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下降上,可以降低制造业总成本30%-40%。
黄奇帆表示,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速度若能提升,便可产生发展动能、红利。全要素生产力最重要两个环节,第一个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对制造业对各个方面产生的推动力;第二个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把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制造业生产力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迭代的一个关键中间环节。因此,资本市场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也会减缓我国全要素增长率的上升。
黄奇帆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所带来的各项制度红利。比如RCEP的原产地累加规则,使得整个东南亚和中国对全世界进出口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集群。接下来,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发展好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恰恰服务贸易、自由贸易是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短板,过去的短板将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跳板,成为我国红利的来源。
“我对未来前景表示高度的乐观。”黄奇帆说,四个重要红利加上各项政策措施,即使当前遇上一些发展中的困难也都是可以克服的。
刘元春:当前呈现需求与供给不同步复苏态势
“中国有巨大的红利,从中长期来看,绝对不能够对中国悲观。”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在会上表示,从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一定要看到趋势,而不是看绝对水平。我国“卡脖子”问题的出现,绝不是意味着我们技术落后,而是说明我们的技术正快速进步。
他同时指出,中国发展要想行稳致远,就必须把每一步走好,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较多。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一季度的各项不同的经济数据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恰恰印证了我国的经济复苏进入到新阶段。
刘元春举例称,一季度呈现出消费、投资修复但物价水平偏低的态势在于需求恢复速度未能跑赢供给恢复速度,是需求和供给不同步复苏的状态,而不能解释为经济萧条。
刘元春概括称,我国第一个阶段复苏就是社会的修复,但没有过渡到利润的修复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更没有过渡到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阶段。因此宏观分析不仅仅是关注“三驾马车”,更重要的是关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及这种修复过程中的行为调整。
他在最后强调,当下经济形势是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有新特征、新逻辑,更需要新政策。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
- 全球金融风险上升?中国拼经济稳增长怎样干?朱民、李稻葵等这样说
- “唱反调”?特斯拉中国四天内两次涨价!专家称并非成本压力!那是为什么?|全球观速讯
- 拜登突发警告 耶伦紧急行动!25000亿存款疯狂出逃 速讯
- 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 【聚看点】昆仑万维:旗下Opera推出适配AI的浏览器Opera One
- 大模型之战 科大讯飞姗姗来迟?
- 长江防总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_环球消息
- 全球看点:拜登突发警告 耶伦紧急行动!25000亿存款疯狂出逃
- 保定高阳半程马拉松比赛期间赛道周边可以停车吗?
- 每日关注!雷丁汽车申请破产 曾靠低速电动车年销售额达百亿
- 美FDA召回50万份新冠检测盒:存严重安全隐患 使用者或遭细菌感染-动态
- 当前快播:全球连线 | 中医针灸在阿尔及利亚广受欢迎
- 联合国专家赴美调查:美国必须直面警察对黑人的暴行
- 美前外交官:美国在阿富汗组建的安全部队“贻害无穷” 加剧当地犯罪活动-全球新消息
- 【瞰全球】外媒聚焦“五一”假期:活力中国,驱动亚太经济增长 速讯
- 天天热门:2023年5月北京昌平卫健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要求是什么?
- 视焦点讯!立夏丨喜欢夏天和你笑起来的样子
- 今日立夏,绿荫荷香 环球关注
- 每日焦点!卖一度电亏8分钱 山东为何频现负电价?
- 直击中国移动5G发展大会 前沿技术5G新产品悉数亮相|当前观察
